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普洱茶文化 →  云南普洱茶文化类文集 →  中国著名作家晏国珖老先生经典作品集 → 文化浏览:《云南普洱茶叶咖啡交响曲》(上篇)晏国珖先生作品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云南普洱茶叶咖啡交响曲》(上篇)晏国珖先生作品
——《云南普洱茶叶咖啡交响曲》(上篇)晏国珖先生作品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4624 更新时间:2009-05-15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作家晏国珖先生作品

 

《云南普洱茶叶咖啡交响曲》

 

 

    〔原创〕作者:晏国珖(中国著名作家、云南茶人)编辑:吴翌华

 

    在晏老先生数十载的创作生涯中,著有很多有关茶的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家杂志、报纸、登载过,在文学届造成过很大影响。

 

    由晏老先生本人同意,并提供作品创作稿,将首次被《中国云南普洱茶》信息网站·陆续发布。

 

 

(待读)

 

 

《云南普洱茶叶咖啡交响曲》(上篇)

 

 

    有一个地方,世界三大饮料中的茶叶和咖啡,在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及初具规模的种植场园;

 

    就是这个地方,虽然地处边寨,历史上却曾一度辉煌,开创出赫赫有名的茶叶品牌,和通达南北东西的茶马大道;

 

    这个地方,如同西部很多地方一样,既充满希望,有充满困惑,直面丰富的资源,人们躁动之余却苦余欲富不得、欲富不速…….

 

    ——这就是云南普洱茶,交响着茶叶咖啡进行曲的普洱。

 

 

《上篇》

 

 

    “普洱茶”因缘于云南普洱茶而得名。普洱茶亦因茶叶而名扬古今中外。

 

    据考证,普洱之名使于明朝,洪武16年朝廷将元朝设治的“普日(甸)”改名“普耳”,到了万历年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已正式采用“普洱”二字。明间的传说更为有趣,相传南诏、大理国时期,这里已出现茶马交易市场和驿站,这个交易集散市场以及这里的驿站是早期茶叶“或走、或歇、或散”的地方,此含义被居住在这里的哈尼先民称为“卜耳”。于是,茶叶市场和茶马驿站所处的这个地方就借用这个哈尼语而有了名称,逐步逐步的由“卜耳”演变为“普洱”。但不管怎么说,普洱是“云南普洱茶”交易的集散中心和原产地之一,这应是不争的史实。

 

    “普洱茶”的栽培、制作、交易虽然兴于唐朝,始盛于宋,但首次见诸文文字还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谢肇淛 在其所著《滇略》中称:“土庶所用,皆普茶也”。到了明朝末年《物理小识》一书更明白记述:“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然而“普洱茶”最光彩而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朝。那时的普洱府,全国各省商贸会馆林立。蒙、藏、陕、甘各地客商云集,马帮驮铃昼夜不息,仅贡茶交易一项,每年就达30余万斤。

 

    这也难怪,因为清朝出了个极爱茶的皇帝,这就是乾隆。乾隆嗜茶如命,据说他在晚年准备隐退,有的大臣谏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却笑着答道:“君不可一日无茶”。由于皇帝老子的倡导,宫廷上下形成一定的饮茶规范:夏饮龙井,冬饮普洱。

 

    “普洱茶”茶性温和,汤色红黄,陈香馥郁,滋味回甜,成为最受清宫宠爱的贡茶。京城的王公大臣、八旗子弟,无不知晓“普洱茶”解油腻、助消化的妙用。《红楼梦》第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埋亲丧”里描述道,贾宝玉因吃了肥面怕停食,叫袭人倒茶来,林之孝家的忙向袭人等人说:“该焖些普洱茶喝”。袭人、晴文说:“焖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何谓女儿红,《普洱茶记》(清•阮福著)记得明白:“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普洱茶”不仅出现于曹雪芹笔下,一个多世纪后又飘洋过海,出现在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战争于和平》里。随着茶叶交易的日益扩大。人们用“普洱茶”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作礼,以茶入文,以茶入诗,以茶入歌,“普洱茶”的名声不可不谓大矣

 

    然而,同治年后,由于兵乱、瘟疫及自然灾害,普洱茶的茶叶盛于清也衰于清,直至民国末年,都出于低落状态。1949年普洱县茶园面积仅剰260亩。之后的二三十年直至改革开放初期,茶叶种植面积虽回升到13000余亩,但经济效益微弱,低下。当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喊出“要想富,种茶树”时,现实又毫不留情地使普洱人不得不扪心自问:富在何处?!

 

    这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现任中共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应华和县人民政府县长的何世坤,在与笔者的交谈中,回顾这段历程,也是感慨有加…….

他们坚信,“要想富,种茶树”符合普洱茶的经济发展战略没错。

 

    ——因为,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水穿织,森林葱郁,无论雨量、热量、日照,还是土壤肥沃的腐殖质程度,都无愧于“茶叶优生活”的赞益;

 

    ——因为,这里是茶树的原生地之一,已发现的大叶种古茶树群落就有四处共万余亩,仅是位于县城东南70千米的小高杨古茶树群落,其中最大一株高8,树冠覆盖面积为36平方米,展示出丰厚的底蕴;

 

    ——因为,这里茶树种植历史悠久,现有茶园已上规模,大叶种绿杆茶、红柄茶、大红芽茶、紫芽茶、水红茶,多具有茶叶肥壮、叶质柔软、芽头壮实、白毫显露的优良品质;

 

    ——因为,这里的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形成了普洱茶精湛而独特的制作工艺。所制黑茶、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不论是紧压茶还是散茶,在提神醒脑、利尿强心、清热降火、溶解脂肪,减肥健美、醒酒解毒、消出口臭、预防动脉硬化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的功效,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因为……还因为……..

 

    他们一口气道出若干个“因为”,找出若干条依据,条条都让人信服。但是,在大讲优势的同时,也意识到,普洱茶业生成要打破旧的生产方式,走社会化大生产的路子,将“普洱茶”做大、做强、做优,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为着开创“普洱茶:新的发展启点,在李应华书记、何县长之前的几届县委、政府从80年代中期就相继作出努力。近几年来,针对普洱茶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建设一批茶叶商品基地”的对策,促使茶业向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密植速生茶园发展。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全省茶园面积已达四万余亩,一座座大山在普洱相继变成了板山、白草地、龙潭坝、会莲、竹山、大黑山等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实践出真知,他们闯荡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即:走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技贸一体化的发展民族经济的路子。

 

    沿着这条路子,连续多年茶叶销售逾千吨,创造出了部优名茶“板山毫峰”,以及“长寿玉针”、“普洱银剑”、“普洱春毫”、“早春毛尖”、“贵妃玉坠”、“普洱碧莲”等一大批优质产品。

 

    沿着这条路子,一批少数民族致富能人涌现出来。在地处普洱、思茅、江城三县交界的哈尼族聚居区,34岁的哈尼族妇女王淑慧冲破重重困扰,与丈夫一起承包了竹山茶场,变“公司+农户”的模式为“老板+农户”,使这个身陷困境的茶场年产值增加到132万元,本人被省妇联表彰为“巾国种茶能手”。在勐先乡边区村,哈尼汉子白成山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一套小型微机茶加工设备,办起了初制茶加工厂,不仅自家年收入6万元左右,而且还带动了一批茶农走上致富之路…….等等。

 

    当然,纵向的自己和自己比,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可能唱出几调令人昏昏夜睡的小夜曲;而一旦进行横向的比较,就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华琼,是今年2月伴随县委、政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普洱茶”突破战略等一系列举措而匆匆走马上任的。5月,她随县主管领导考察了北京马连道与福丽特茶城、河北德州金华茶城和山东济南、上海九星、南京下关、广州方村等茶叶批发市场,以及深圳国际茶叶销售中心等全国有名的茶叶营销中心。令她震撼的是,无论在那一个茶城或批发市场都难见到“普洱茶”,当问及茶商是否认识“普洱茶”时。几乎所有人都说认识,但就是在市场上难以看到。不是因为商品紧俏难以看到,而是因为营销规模难以到位。——这就是现实。无论你高不高兴,市场就是这般喧嚣而有冷酷无情。

 

    做大、做强、做优“云南普洱茶”,让“云南普洱茶”跻身全国市场,立于市场醒母位置,看来已是势在必行。

 

    半年了,仅仅扣住这个题目,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集团公司把文章一篇一篇作起来。首先是科学兴茶,除到省农业大学招收了5名茶学系的应届毕业生充实科技队伍外,在白草地茶场举办了名优茶开发培训班,随后有组织八大茶场各位场长到昆明春茶交易会现场参观,到峨眉山山后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学习。二是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确立产品定位,充分发挥“普洱茶”独特的品质优势,让生产、加工、包装、品牌为着市场走,让市场敞开双臂接纳“普洱茶”,目前正致力“普洱七子饼茶”、“普洱砖茶”、“普洱方茶”、“普洱茶玉沱”等紧压品牌的开发。再是立足长远狠抓当前,积极着手茶叶的深加工,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出普洱绿茶超细粉体,经县糕点厂试验,成功制出茶蛋糕、茶饼干、茶糖,同上还一家企业联手开发茶饮料。

 

    一滴汗水一份收获,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在今年云南省第三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普洱玉芽”、“桂圆普洱茶”、“普洱茶玉饼”、“普洱玉秀峰”、“贡品普洱茶”均获多种名优茶称号,后两种还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国际农博会名优产品认证评定。

 

    说到“贡品普洱茶”,这不得不说是普洱茶中的奇葩,普洱人的骄傲,普洱的一绝。此茶属绿茶的一个变种——黑茶,传说是“马背上”形成的,当时茶叶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瓜形、碗形、方形的紧压茶后,要靠马帮长途运输到各地,由于包装的笋壳篓包防护性能差,日晒雨淋后其湿热环境引起茶叶内质化学成分的氧化聚合,使品质逐步形成与绿茶完全不同的风格。姑且不论此说的可靠性,但普洱贡茶确系后发酵茶,“生普洱”经后熟作用,陈化作用后,形成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因其保健功能,不仅当年走红京城,形状在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区被益为“美容茶”、“益寿茶”、“减肥茶”。

 

    承蒙普洱茶厂主人的盛情,在天壁山() 一间幽静的品茗斋里,笔者和同时张君、刘君围坐在香樟树根精制的茶几前,品尝了一道用珍藏了13年的“老普洱”冲泡的茶汤、那亮亮的红黄色、那陈陈的栗香气、那浓浓的回甜味,好不令人贪杯,让人想起宋代诗人王禹题饼团茶的诗: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入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普洱人爱饮茶,据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一天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而且,不同的民族还要不同的饮茶方法,什么哈尼族的大灌茶、彝族的烤茶、傣族的蜜茶、佤族的铁板烧茶,等等。可是,在普洱县城宁洱镇,走遍了大街小巷,笔者却未发现有正二八经的茶馆、茶室。难道普洱人种茶、喝茶不卖茶吗?或者是说只卖干茶,不卖水茶?或者说嫌开茶馆是小生意,没赚头…….

 

    见我满脸困惑,陪同的县文联副主席杨组华拿来一本《普洱文苑》,指着一篇文章说,这正是普洱茶业深开发中要解决的课题。文章提出,要将茶叶生产经营同茶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把普洱建成真正的茶乡,让人们在经贸往来、旅游观光中,能品尝到普洱茶、茶菜肴、茶食品、茶糕点、欣赏独具特色的普洱茶道、茶工艺、使用价廉物美的普洱茶具,住宿有普洱茶温馨的茶乡宾馆…….到那时,普洱将会是何等的茶意盎然呵。

 

    当我再次来到普洱茶厂那座立有茶圣陆羽塑像的小花坛朝拜时,仿佛看到茶圣那双张大的眼睛里炯炯有光,那眼光眼神仿佛是在向世人示意:他正在目睹普洱人对茶业的开拓…….

 

                                                    

 编辑:自然茶人 吳翌華 

 

(未完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