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信息|普洱茶信息网|云南普洱茶-欢迎您! 今天是: 用户中心 发布信息 用户注册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普洱茶产区 普洱茶新闻 普洱茶厂商 茶技培训 普洱茶文化 茶与健康 普洱茶经典 普洱茶具 普洱茶知识
市场信息 普洱茶企业 普洱茶图片 普洱茶茶城 普洱茶艺 普洱茶视频 在线音频 普洱茶问答 茶人博客 普洱茶论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普洱茶文化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 文化浏览:访世界茶树王发现者之一·刘献荣
访世界茶树王发现者之一·刘献荣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3164 更新时间:2012-02-25【字体:

 

访世界茶树王发现者之一·刘献荣

 

 

 

    “云南勐海茶树王”,现存最古老的云南普洱茶树,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密林中。1961年,经科技人员现场测量,当时测得这株野生大茶树树高34米,经考证,树龄超过1700年。形状奇特,比一般栽培型茶树内含物含量高,直至现在茶树仍四季郁郁葱葱。“茶树王”的发现改写了英国茶叶专家认定的世界大叶种茶起源于印度的论断。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热的兴起,巴达这株“茶树王”每年都吸引了数百位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美国,以及香港、台湾、广东等中外茶人前来观光、瞻仰……

    此段历史为多数人所关注,然而茶树王是如何被发现的?当时的情形如何?这个“茶树王”又是如何被认定的?他又是如何颠覆一些人的固有观念,让世界人士认同云南大叶种茶的源头在中国的云南,而不是传说中的另外一个国家的?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专赴云南勐海县,拜访世界茶树王发现者之一 —— 刘献荣老先生。

    在其女儿刘女士的帮助下,记者专访到了茶树王的发现者刘献荣。刘老先生现已届耄耋之年,但一谈到茶树王,则仿佛在谈昨天的一件事,不但思维清晰,非常健谈,而且,眼睛里也放射着喜悦和从容的光芒。

    据刘女士介绍,刘献荣老先生是四川人,云南大理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后又到云南省茶叶研究院工作。随后,刘献荣老先生就云南全省各地的跑,跑到云南凤庆以后听见茶山有个采茶姑娘的采茶歌唱的太好了,就以茶为缘,以歌为媒,成为佳偶。而记者的采访也就是从这里展开的。

    记者:太有意思了。前一段时间我去云南凤庆采访过,云南滇红的那个创始人冯绍裘是湖北人,是不是?

    刘献荣老先生:是,是。(以下简称“刘老”)

    记者:你是怎么来到云南勐海的?

    刘老:我没有搞这个专业以前是当兵的,当兵以后去过西藏,从云南进西藏,经过了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因为部队要进藏,所以就由进藏部队把我送回来,就送到云南大理。我在云南大理转业了,因为我们的部队进藏,我回来以后就转业了。因为我还年轻嘛,当时问我要干什么,我说我要读书,在云南大理就读云南省成立的农业学校,现在改为云南大理农学院。就在那里学习茶叶专业,老师是从浙江刚刚毕业的。我们云南的茶叶基本上都是从浙江、安徽地区引进的,原来我们没有这个专业。从农校茶叶专业毕业以后,云南省农业厅就把我分到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我来了以后这个研究所也是刚刚成立。其中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的,安徽农学院的也有,浙江农学院的也有,都是茶叶专业的。报到以后就把我分配到茶叶研究所的品种所,我就在品种所工作,我们的组长是云南大学农学院的丁教授,组员有张木兰——云南茶叶界有名的专家,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组员就是我们两个。品种所既然是搞品种研究,就要负责统计云南大叶种茶有多少个品种。云南大叶种茶是中国的云南茶,里面还有很多品种要分清楚。所长交给我和张木兰一个任务,把云南全省的茶叶品种摸清楚,我们曾经去到了昭通、曲靖考察,然后又到了云南保山,还到了云南临沧,云南全省有茶叶的地方我们都去到了。把这些品种一个一个的分别记录下来。第二年我又回到云南临沧,就在云南临沧双江这个点,负责把品种一个一个的从树上摘下来,装好箱后寄到中国各个省的茶科所,让他们也要拿着做样。

    记者:寄到什么地方去?

    刘老:各个省,比如四川、福建、广东、北京。当时有一个背景,我们中国除了云南以外都是小叶种,云南才有大叶种。当时我们的云南的大叶种茶茶叶在世界上非常有名,但还是赶不上印度,加工技术也赶不上印度。印度就以他们的加工技术在全世界出名,就说这个茶叶的原产地不在中国,而在印度。日本也说原产地在日本。大家都明白要拿到证据,才有说服力去说服别的国家。中国茶科所就跟云南茶科所商量,叫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茶叶的起源。当时,张木兰是研究室的负责人,就不能跟着我跑了。据说巴达发现了一棵树古老的原生茶树,我就必须一个人去调查了。

    记者:是怎么发现的?当时是听老百姓说的吗?

    刘老:听老百姓说的,但这个茶树在哪里不知道,老百姓也说不清楚,有的说见过,有的只是听说。我回来以后就汇报给蒋所长,蒋所长就委托给全科长,他是我们云南省茶科所第一任科长,全科长就叫我和他一起去调查。

    记者:当时是从哪里出发?

    刘老:从云南勐海出发的。

    记者:怎么去的?

    刘老:走路。走一天走到云南勐海镇,在云南勐海镇的茶城有一个茶叶组,组长姓杨,杨组长就派了一位同志跟着我。当时还有土匪。

    记者:他们大概有多少人?

    刘老:从云南跑出去的一些国民党兵,在缅甸的边界上经常骚扰老百姓,他们还有武器。当时都是武装部剿匪,有民兵,还有边防部队。我们到了云南勐海县西定乡,西定乡政府派民兵把我们送到巴达乡。

    记者:当时护送你们去的民兵有几个?

    刘老:3个。听说当时还有一种危险,就是有野兽会把人吃掉。野兽也多的。

    记者:有一些什么野兽?

    刘老:多半是豹子。

    记者:有没有出现伤害过人的情况?

    刘老:有。

    记者:说明是非常危险的。从云南勐海到西定那条路走了多长时间?

    刘老:走了一天。

    记者:当时你们路上走的过程中有没有一点什么故事?还是比较平安的。

    刘老:我们去还是比较平安的。

    记者:那些土匪在那里随时都可能抬枪把人打死,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找那个茶树。

    刘老:我们当时也不知道有这么危险,信息还没有那么灵通。

    记者:边疆非常紧张,中缅边境是吧?有国民党残匪军?

    刘老:对。当时我们接受党的教育就是哪里艰苦哪里去,越艰苦的地方越不怕。

    记者:当时你从云南勐海到西定走了一天。

    刘老:找茶树的时候是走路去,到了西定,西定又派了一个武装班。

    记者:多少人?

    刘老:这个武装班有五六个人。

    记者:他们的装备是什么?

    刘老:chong锋枪有两只,其他是bu枪。

    记者:有没有shou枪?

    刘老:哦,shou枪也有。最后到了巴达,找到巴达的区委书记叫魏学治。

    记者:您当时多大年纪?

    刘老:26岁。

    记者:您到巴达区政府区委书记就派人了?

    刘老:又派了一个武装班有12个人。

    记者:为什么要派那么多人呢?

    刘老:西定的武装班只负责送到巴达,送到巴达以后就由巴达部队送我们去。

    记者:这次武装力量加强了。

    刘老:因为黑山里面有特务,有土匪在里面住。

    记者:黑山,原始森林嘛。

    刘老:这个武装班把我们两个送到德山,我们找了半天,最后采集了很多标本,对比以后觉得,这个茶树下面有这么多小茶树,好像是茶树又不像是茶树,是不是茶树我们也不敢确定。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里面还有。

    记者:我去过那个地方,直到今天那个路都非常难走,当时情况是什么样的?

    刘老:现在已经好了很多,以前黑黑的,里面还有一些野猪,蚂蟥到处都是。

    记者: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了。

    刘老:对。武装班就在前面走引着我们。

    记者:他们是怎么走?拿刀砍着走?

    刘老:对,拿着砍刀。

    记者:你们几点出发的?

    刘老:我们8点从巴达出发,到了那里10点钟。

    记者:你当时有没有见那个水潭?

    刘老:嗯,见过。民兵在前面带路,我们跟着往里面走。当时经过一个水塘,这么高的山上还有这么一个水塘我们觉得很奇怪。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们,他们劳动的时候在这个水塘里发现了锅、桶、碗,就打捞出来,说明很多年以前这个地方有人居住过,他们的祖先也在这个地方住过。

    记者:那里我去了,我发现进去那里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那里树枝遮天蔽日,很不容易进去,里面有飞蚂蟥,可能还有蛇、豹子等等,进去的时候越走越黑,路越走越少。当时的情况是不是跟现在一样?

    刘老:当然不一样,当时没有路。

    记者:光线情况呢?

    刘老:光线也不太看得清,太阳都照射不进去。

    记者:飞蚂蟥那些动物当时有没有?

    刘老:哎呀,到处都是,一边走一边赶,还是被蚂蟥到处叮。

    记者:你们当时穿什么衣服呢?

    刘老:一般的普通衣服。

    记者:从你的感觉看,有没有人进去过?

    刘老:当地老百姓去过,其他没有谁敢进去,老百姓一个两个人不敢进去,他们也是要成群结队的才敢进去。

    记者:水潭里面有很多像树一样的东西,一棵一棵的在水里面,当时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刘老:我们当时想去那个水潭边洗漱,老百姓不让我去,害怕掉进去。

    记者:当时去的时候是什么时间?

    刘老:大概也就是10月份左右。

    记者:当时森林里面有没有瘴气?

    刘老:看不见路,树林里面到处都是乌烟瘴气的。

    记者:你是几点发现那棵大茶树?几点出发?

    刘老:我们到的时候是10点钟,走了两个小时,然后再出发。

    记者:大约走了多长时间?

    刘老:两个多小时,因为我们走得很慢。

    记者:中间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刘老:路上遇到蛇。中午12点左右就到了大茶树底下,我们看了一下环境,不敢确定这个茶树是野生的,也不敢确定是不是茶科?

    记者:因为我去现场看过,那个野生茶树王在的时候它旁边有一棵大树,就说明它实际上是一棵大树底下被遮着的茶树。

    刘老:这个茶树相当高,有30多米。

    记者:当时怎么就确定那棵茶树就是茶王,老百姓为什么就认为它是茶王呢?

    刘老:我们只是调查野生资源,也没有说它就是什么王,也没有想过它是什么王。只是当时茶科所说黑山发现了一个茶王,当时也没有野生茶王这种说法,我们只是调查茶树野生资源,后来发现这里野生资源很多,有大的有小的。3天以后回到了云南巴达乡,之后又由云南巴达乡政府把我们送回云南勐海。

    记者: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老百姓把你们带到大茶树面前的时候,当时的感觉怎么样?

    刘老:之前我也没有见过,就觉得它怎么会这么大、这么高,觉得奇怪得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树。回去跟组长报告以后,所里面的技术人员和领导就开会讨论,把这个情况向浙江杭州的茶科所汇报,杭州的中国茶科所又来指令,叫我们继续考察,到底这棵茶树大到什么程度,有多高,还要叫我们把样品(当时我们没有采样品)寄过去。春节以后又去了第二次,就请老百姓爬上去把叶子采下来。

    记者:爬上去采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刘老:他们采叶子时是一支一支的劈下来,我们拿个彩纸把它压起来做成标本,干了以后通过茶科所寄到中国茶科所。因为茶科所刚刚才成立,化验手段还不太高,所以就把它寄到中国茶科所。中国茶科所继续化验,茶叶所有的元素都有,而且还非常高,确定这个是茶,还是野生茶。他们把化验的结果列了一个表寄到我们茶科所。中国茶科所代表的是我们国家茶界的最高权威,不但肯定了这个是茶,而且是野生的。我们就要进一步把资料明确。

    记者:为什么当时说是1700年前呢?而不是1800年或者是其他年?

    刘老:1700年是当地的民族居住记载的年代。

    记者:当地是什么民族?

    刘老:云南哈尼族。

    记者:哦,就是根据他们的历史来确定茶树树龄的?

    刘老:对,根据他们居住的历史。

    记者:最后就宣布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野生茶树王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

    刘老:对,是由中国茶科所向世界宣布发现野生茶树王的。

    记者:请问当时那本杂志现在还找得到吗?

    刘老:这本书档案馆可能会有的。

    记者:书名叫什么?

    刘老:叫《中国茶叶》。

    记者:是什么时候发表的?

    刘老:1962年,月刊。

    记者:你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当时心情如何?

    刘老:当时没有想过发现这个大茶树有什么成就,因为这只是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完成了这样一个工作。中国向世界一宣布说中国有1700年的古茶树,起源地在印度的争论就少了很多,就觉得起源地在中国了。来了很多专家,苏联的专家都来考察,我还接待过一个苏联的专家。

    记者:他到现场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刘老:他们说现在世界上茶叶原产地应该在中国。

    记者:现在还有些地方宣称他们发现了1800多年的大茶树。

    刘老:他们说的我没有见过,也没有历史根据,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们这个是根据当地的民族在这个地方居住的历史来确定的。

    记者:还有一点,我想请问一下,因为现在很多都在宣称茶叶越古老越好,你觉得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茶王?如果它真的是茶王应该怎么保护?

    刘老:我觉得这个茶树之所以寿命那么长,因为它的生长条件,它的繁殖性相当优越,如果我们不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环境破坏掉了,那么它优越的环境没有了,它的寿命就会缩短。

    记者:茶王很可能就终结在我们这个时代了。

    刘老:对。

    记者:那将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刘老:对,很遗憾的事情。

    记者:你在云南勐海县生活了多少年了?

    刘老:大概50年了吧。

    记者:请问,你是怎么看云南普洱茶和云南勐海的关系?

    刘老:因为云南勐海的云南普洱茶茶叶出名,在过去历史上也出名,现在仍然出名,这是老天爷给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的茶引种到外地就种不活,所以,云南勐海的地理气候非党适合茶树生长。

    记者:从你的角度看,云南勐海有一个思路,就是以茶为龙头进一步把它做大,你觉得能不能走通?

    刘老:我觉得完全可以,为什么呢?现在全国到处都在产茶,但是很多地方的茶叶质量都比不上云南勐海的。为什么呢?外面把云南勐海的茶引出去种,生产出来的色泽、茶质、产量都不如在云南勐海生产出来的。

    记者:现在,云南勐海县委县政府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叫做“把云南勐海打造成中国云南普洱茶第一县”,你说这个口号是一种夸张还是符合现实的?

    刘老:县委、县政府完全没有夸张事实,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过去,全国各地、东南亚这些地方的茶叶都是从我们这个地方运出去的,历史上就有名声,这个名声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好,将来更好,因为科技发达,各种茶业研究水平都在提高,云南勐海茶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你认为云南勐海茶还有没有潜力可以挖掘?

    刘老:有潜力可以挖啊,云南大叶种茶实际上就是云南勐海产的,这个地方产出来的云南大叶种茶有8厘米长的叶子。

    记者:就因为有好的生态环境,别的地方用什么技术都种不出来。

    刘老:我们这个地方种出来的云南大叶种茶的叶子很大,毛白白的,拿到云南其他地方去种叶子就变小了,味道就变苦了。

    记者:你是中国最早的1700年茶树王的发现者之一,你现在是多大年纪?

    刘老:77岁。

    记者:你回过头来看以前这件事,是一个什么心情?

    刘老:国家把我培养出来在茶叶方面做这么一点点事情,是我一生的荣幸。

    另外,虽然我现在老了,但我对现代人对茶叶的态度有一小小的建议。现在有些人不懂茶叶是一种植物,不去好好的种它,它就会变质。现在有些人主张推广油茶,油茶也是茶但它不是茶叶,油茶是榨油的,外边到处都在推广,推广到云南勐海来了,到处都在种。如果不把它挖掉,以后云南勐海大叶种茶叶就变种了,因为云南大叶种茶是花授粉,油茶的花粉和茶叶的花粉互相授粉就会影响云南大叶种茶,就会变种,质量就会下降。所以,现在要改变这个状况,不能种油茶了。从长远来看,每个人都要保护云南勐海大叶种茶茶叶的名声,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发布人:admin
● 上一篇文化: 云南普洱茶痴迷者的云南普洱茶哲学观
● 下一篇文化: 古老的云南普洱茶茶山分享
告诉好友】【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图片文章
相关文章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冲泡识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读杨玉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点是“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什么会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茶圆茶
· [云南普洱茶现代文化]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秋月圆
· [云南普洱茶文化推荐]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途
· [雲南茶人書畫家 張 晶 先生作品]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张晶先
文化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共0条)
发表评论请先 注册登陆 本站!
文化专题
 云南普洱茶信息·文化
广告位置招租
热点文化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云南普洱府与云南普洱茶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职业画
云南普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推荐文化
推荐云南普洱茶茶人小姐姐
云南省政府领导梁公卿先生
云南普洱茶健康减肥实例
云南普洱茶茶汤影像中的白
云南普洱茶熟茶茶汤表面为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秋月圆节礼品·云南普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中
云南普洱茶茶刀茶锥和其用
中国云南普洱茶茶人书画家
关于我们 | 用户中心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云南普洱茶信息网·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http://www.cnynpec.com/· http://www.cnynpec.cn/ 咨询电话:(0)13888643081 15887832941 咨询 QQ:1259879281
中国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专业网站 建站十三年余 Copyright © 2005-2020 http://www.cnynpe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号,有事请Q我。 您是本站第位访客
云南普洱茶行业信息网·携手行业主流 拟建成为公众 健康 客观 专业信息类·且具公益性 代表性的云南普洱茶行业综合信息网站·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滇ICP备09011887号